我們能承受多大的數字?又有多久的時間能夠用來理解萬物的公式?愚昧的人啊,探究超出負荷的真理,終是讓自己走向毀滅。
充滿著電子樂、快節奏的剪接以及迷幻、充滿意識流的鏡頭表現,看過《噩夢輓歌》的影迷們,一定很能想像Darren Aronofsky的處女作,絕對是如此令人驚豔。
《Pi》的故事,是一段數學家探索真理、數字密碼的過程。無意中,至力於探索數字背後的公式,竟影響到不同角色的利益,因而造成了混亂,最後導致數學家的毀滅,卻也因此重生。 故事中的數學家,因為探索數字的能力,被華爾街股票預測公司、猶太教秘密分派教徒盯上,他手上的數字對兩方而言有這不同的影響。一方當然是實質上的利益─金錢、暴利;另一方則是宗教上的滿足、解開神的語言。對數學家而言,探索數字之間的關聯以及圓周率的規則,卻只是一種「身為數學家的職責」。
在這過程中,他被巨大的未知壓迫著,必須解開、所有不合理都該被鏟除。可是,瘋狂想解開問題這件事,卻摧毀了他的理智。在之中,導演用劇烈的疼痛、幻覺來呈現數學家必須解開未知的痛苦、焦慮,也為電影增加了更多的戲劇張力。
最後,還是得強調,這部的影像真的很酷!黑白粗粒子,搭配上神經質的第一人稱視角,晃動模糊的影像,創造出lo-fi般特有的強烈、迷幻感。
另外,配樂實在真棒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