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0的文章

為即將過去的2010年做個紀錄

2010年還剩下幾個小時,再來,就要走進2011年了。感覺今年才剛開始,馬上就要進入新的一年了,真快。今年絕對是值得紀錄的一年,畢竟我的身分終究還是從學生轉變為上班族,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再轉變為投資客或是老闆。 要從哪說起呢...從一月開始好了。

那晚,我們是去印證很酷的,回憶起來依舊很酷。今夜伍佰III+

夏夜裡的晚風 / 吹拂著妳在我懷中 / 妳的秀髮蓬鬆 / 纏繞著我隨風擺動 / 月亮掛在星空 / 牽絆著妳訴情衷 / 有妳味道的風 / 就是我還在等待的愛... 只是那晚,外頭吹送的不是微涼晚風,而是刺骨的寒風。 12/26,是我和凱笛羊的紀念日,除了是交往紀念日,也是兩個人一起看演唱會的紀念日。而且,這演唱會還不是普通的演唱會,是伍佰的演出! 揉得皺皺的票根,曾經佈滿期待 直到現在,那一夜依舊如夢似幻,彷彿排隊時那刺骨寒風、現場七彩的燈光、歌迷們的吶喊,還有伍佰老師靦腆的笑容,都不曾真正存在。 不過,那真是一場非常美好的夢。

關於電影院的四種狀態

1.一個人在電影院   買了票,慌慌張張的往第五廳前進。 一個人,未必要如此急忙,更何況距離開演還有五分鐘,目前我離影廳只有幾次電梯之遙。只是我厭惡那短暫的孤獨暴露在電影院人潮中,所以必須快步隱身影廳中。 影廳的昏黃燈光讓觀影者方便入坐,我找好位置,坐下背部緊貼椅背,稍作歇息。 電影開演前的預告時間,對我而言是完整一場電影程序的必備,在電影開演前能把剛剛排隊有人插隊、買了爆米花卻灑了一大半出來的現實心情,轉化成觀影前的期待。 然後,電影開演,燈光退場,影廳裡小貓兩三隻。 很好,這就是我要的疏離感。 2.與好友在電影院
最近一打開Facebook,就看到右側的一條訊息: 恩恩,已經過了一年了呢。去年這段時間,我們還是忙碌爆肝的大學生呢!而就在幾天過後,聖誕節隔天,我們兩個交往了...想想好像還是昨天的事。 這段日子說長不長,說短不短,從認識凱笛羊到交往,再到現在,充滿了好多回憶呢...

《少女小漁》的決定

這幾天感冒發燒,在昏昏沉沉的腦袋下看了這部十五年前的電影。 會想看《少女小漁》這部電影是因為正在溫習李安導演的舊電影,目前已經看了 《飲食男女》 、 《喜宴》 兩部,非常喜歡。之前看完李安導演的 《斷背山》 、 《胡士托風波》 ,對於他在感情上的描述手法相當佩服,便想說有一天一定要看看那些經典舊片,不過電影是看不完的,舊電影還沒涼,新電影又熱騰騰的被端出來了!所以到了這幾天,突然想起,才又開始了李安電影回溯之旅。

悄悄

【現在】 海風微涼,灑下金色的光,海面緩緩擺動,唯一的語言是寧靜。你把鏡頭拉開,問我「要走了嗎?」我說「海面好像果凍。」你靜靜看,不再回我。 那是一個夏日清晨,徹夜不睡的黑眼圈掛在臉上,一臉倦容的我們就這樣靜靜望著海洋。不知過了好久,好似該走了。恍恍惚惚踏上回家的路上,明明是白天,我們卻很有默契地互道了晚安,然後,再見。 教室窗邊窗簾搖曳,輕撫著背,我把所有心事都寫在紙上,伴隨幾滴眼淚,為得不到的感情哀悼。或許開口就能得到,可能一個眼神的傳遞就能明白,可惜我們都太吝嗇了。 再見,明天。如果在每個可以訴說的時候把感情說出,我們的距離也許就會縮短。每個交談的當下滑過心中的悸動是什麼,我想你也知道,但面對情人與朋友之間的那條線,我們選擇不去跨越。 流過,隱晦又急切的需要;流過,匆匆而未訴盡的話語;流過,時光。 好吧,就任憑時間過去,隻字不提,悄悄把暗戀留在回憶裡。

情侶與蝦子

還記得之前在看批踢踢男女版,看到情侶與蝦子間的話題,那就是「男生該不該幫女生剝蝦子呢?」我個人覺得要吃的那方自己剝最好,雖然我也很樂意幫凱笛羊剝,不過因為過敏的緣故,他不吃蝦。因為我很懶,而且會把手弄得髒兮兮的,所以我也不喜歡在外面吃蝦。如果真的吃蝦,我也都喜歡自己剝,這樣也比較快。 上星期有一天,我到他家度假( 我一直覺得到他家真的就好像度假,有東西吃,又可以隨時到山上走走 ),他媽媽買了好多蝦,於是他晚上就炒了一盤很好吃的蝦給我吃(好像有名稱,可是我忘了),當下我忘了他不能吃蝦,所以也沒什麼感覺,等他辛苦炒完,我才想到:對厚,他不吃蝦耶!頓時覺得滿感動的,畢竟一個不吃蝦的人,特地為你炒了一盤蝦,還滿感動的!而且,重點是真的很好吃!! 其實希望對方為自己剝蝦子,只是希望感受到對方愛自己,願意為自己做些事吧!不過如果是我,單純是因為懶惰。就像我都會請凱笛羊幫我吹頭髮,其實是因為我懶惰,哈哈哈! 然後上次我好像因為某件事讓他生氣,結果我欠了他一頓飯,然後他開出來的菜單非常貼心,那就是「炒奶油高麗菜」、「白飯」...之類簡單的料理。猶記我之前開給他的菜單是「清蒸鱸魚」、「紅燒獅子頭」...突然覺得我真是個糟糕的女朋友XD

山行小記

在一個周休二日假期,我們回到他從小生長的老家。那是一個靠山的小農村,大多數居民靠種筍維生,純樸而安靜的小路遍佈,那份只剩下鄰居耳語的寧靜,比起大城市悠閒許多。 這個微風輕撫的夏日午後,距離晚餐還有一個小時,明明前幾天剛下過雨,難得的大晴天我和他竟待在家無事可做,兩人想「到附近的山上走走吧。」於是騎上機車準備到山裡走走。

《社群網站》人際關係不見得比寫程式簡單

因為導演大衛芬奇的關係,之前對Social Network這部片就滿好奇的,今天看完之後,覺得這部片跟他先前幾部比較起來好像小品。不過,在他原有風格─講究的畫面和色調之外,很明顯看出這部片他對人性的表現以及刻劃,又再細膩了些。 展露人性,卻又不刻意強調角色之間的或是對事件感受的轉折,反倒讓電影更有想像空間。例如馬克與兩位划船選手之間的約定、華多對於得到父親認同的渴望、以及划船選手中堅持哈福紳士原則,卻又再之後轉而決定控訴馬克...等。

《Requiem for a Dream》 對夢唱首輓歌,然後掰掰

其實看完這部電影大概也一兩個星期了,而它一直將我捲進一股憂鬱之中,直到現在我才能釐清影片中真正令我感到低落的究竟是什麼部分,所以想說說自己的想法。 噩夢輓歌揪住我的不是吸毒或是墮落中的畫面,而是那種自以為一切事情都將好轉,卻發現搞砸了的無力感。即使在黑暗之中,也會有憧憬光亮的時刻,當以為能擺脫,卻在不知不覺被拉進更深的黑暗裡,那種無助、絕望,才是這部片真正喧染我情緒的部分。

關於別人的愛情 我們都了解的太少

「關於自己的愛情觀,她們了解的太少。」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段話,隨即喝了口加了太多牛奶和糖的咖啡。星期二午後的咖啡店,我坐在靠窗的角落,想營造出「正沉醉於自己的世界中,請別靠近我,謝謝」的氛圍,好蓋一道牆,一道讓自己隱形的牆。斜前方一群穿得五彩繽紛外套,貌似學生的男男女女,正在高聲討論著剛剛電影的結局,我只是覺得幸好自己對那部電影沒興趣。 那最近有什麼有興趣的電影呢?想了想。自從與上一位情人道別過後,我怎麼也提不起勁去做平常喜歡從事的娛樂,連電影的觀看次數都遞減了,其實,那是因為有些抗拒出門。只是今天,跟一年沒見的你約在這裡。 對方已經遲到了快二十分鐘。

馬路上的一場秀

記得小時候,對稍微怪異的人、事、物總會感到驚奇,例如對著空氣破口大罵的人,或是東西無緣無故就會不見等事。可是長大後慢慢發現怪異是正常社會必有的現象,所有的怪誕和荒謬集合起來,再加上正常社會運作,才能成為我們所生活的社會。因此,再奇怪的事物,人們雖然嘴上說著「怎麼那麼奇怪」、甚至誇張的驚呼一聲,心裡卻早已有所預料:那些事總是會發生嘛。再怪誕難理解的新聞,對我們而言都不足夠,看見了,於是下次我們就追尋更奇怪的,久而久之這一切都變成平凡無奇的瑣事。 那年我在火車站前圓環附近商家打工,是個替客人精心調配飲料、偶爾貼心外送的冷飲店員。一如往常,下午五點是放學時間,總會有很多學生擠在小小的櫃台前,點著大大杯的飲料。由於客潮如洪水般來得洶湧突然,此時店員們都有些措手不及。在一片忙亂之中我突然撇見斜對面馬路一位五、六十歲男子,穿著相當短的短褲,褲長大概是從褲檔往下數個三至五公分吧!瘦長的身形在這個年紀反倒顯得乾癟。他雙手插腰,一扭一扭的走著。等他走了幾步,又再折回出發點。這時我才發現,原來他在走秀。

失愛者

坐在椅子上不知道過了多久。 當愛人關上門的那一刻起,她感到巨大的悲傷與失落,可是表現出來的,只是靜靜往椅子上一坐,面無表情地望著前方。 一開始,腦中只是閃過愛人說話時手的姿態,接著想起他微凸的那一小塊骨頭,對稱的擺在她最愛用下巴靠著的肩上,像小小的路障。也許他的身體正在吃著她的醋,她想;或是兩人在用餐時,他在用餐完畢後總會打一個飽嗝。一開始,真的只是諸如此類的小事。接著,逐漸具體的劇情開始引發她心臟微微抽痛,播送的片段也越來越長:從眼睛睜開後道早安,到下午的散步,意外地又發展成兩人的戀愛史,廣告短片般的長度增長成紀錄長片,心痛亦越來越頻繁,從微微抽痛轉變成劇烈疼痛,一道沉重的力量緊緊壓在胸口,並擴散至四肢,她不知如何抵擋這股突來的侵襲,只好捲曲起身軀,整個人縮在椅子上。 所以他是真的離開了,不在了,不會回來。她想。

巨蛇

在這鄉下地方,人人都知道那間房子的舊事。「戶長是個大戶人家,但因為後來生意失敗,妻子帶著女兒離開,剩他一個人在那間大房子。久了,精神變得不正常,一天在田邊上吊自殺了。」 儘管如此,小時候我根本不把那個故事當一回事,總喜歡在那附近玩著。這裡都喜歡用紅色朱槿花作為圍牆的點綴,一朵朵紅花開的嬌艷,用花芯魅惑著來來往往的人。六歲的某個傍晚,如往常我在田邊想摘幾朵花玩玩,此時聽見了花欉旁的樹葉傳出沙沙的聲音。我嚇了一跳,把伸出的手趕緊收回,在樹葉的縫隙間,陰暗氣息壟罩,不祥的預感湧上...

雨。雜想

大雨在外頭傾盆的時候,我習慣不聽音樂。大雨滂沱應該是很吵,我卻總覺得那帶來心靈上的寧靜。 也許是因為,如果出門在外,就要受到那狂落不止的雨水襲擊,若在室內就無此疑慮。所以感到安心,因為我在雨灑落不到的地方。 每次下雨,我都抱著必「濕」的決心,總是很少帶傘,雨衣也隨便穿穿,可以視之灑脫,不過事實上是從小在南部長大的我, 除了夏季颱風很少碰到下雨,因此就沒有帶傘的習慣,就算上來北部, 習慣依舊沒養成。或許是想保留一些南部特性,所以總是在某些環節堅持: 比方說就是不喜歡帶傘、比方說就是不喜歡戴假睫毛、又比方說寧願用走的,也不喜歡搭公車。 聽起來都是一些愚蠢又任性的堅持,可是自己就是討厭失去自我的某些部分。雖然適應環境很重要,可是很多事,不一定在大環境下就必須求得與他人一樣。很多東西,其實可有可無,這種時候只有去看清自己,才能了解真正需要 / 想要的是什麼。 雨在窗外繼續攻擊的機車騎士與路人,我在室內則是硬坳著莫名其妙的自我哲學。

火車旅行

火車進站,車裡的旅客帶著惺忪睡眼、或是大包小包的行李下車。他一個快步趁著人潮的空隙上了火車,她則是等下車的旅客都走了才緩緩上車。車上有著小孩的嬉鬧聲,冷氣飄送著車廂中各式各樣的味道,混合成返鄉或出遊特有的氣味。 列車平穩的行駛著,窗外的風景追趕不上火車,被遺留在原地。後面座位的小孩大聲喊出沿途看到的景象「房子」、「草」、「鳥」,他們之間則是維持著靜默。 他盯著窗外,但腦中想的想必不是高矮不低的房舍,或是那一片片稻田,就如她看著那張車廂上的海報,也不是想著「注意交通安全」的實際執行方式。 他們各自想的,還不打算說。彼此心中都認為對方絕對猜想不到自己的想法,殊不知兩人想得都一樣─這場旅行是終點,也是起點。

父親。與他曾經擁有的唱片行

父親曾經擁有一家唱片行。 當時那個年代,不如現在大型連鎖唱片行林立,各地區仍有個人營運的小型唱片行,父親的唱片行就是其中一間。唱片行門口是整片落地玻璃門,灑落著南部必有的溫暖陽光,玻璃電動門一打開,便傳來錄好的女聲:「您好,歡迎光臨。」 從店裡的擺設,看的出父親的巧思。進門見到的是一座斜放的手工木架,擺滿了最新上市的唱片。左邊則是一大片漆成黑色木架,斜斜的刻紋讓唱片在擺放時,除了節省空間,還能讓唱片封面不被擋住,清楚映入顧客眼中。右邊則是鵝黃色木架,放滿了新舊參差的錄音帶。鵝黃色的木架,與店內其他黑色木架、紅色地毯相比,顯的有些俗氣,但也稍微帶給店裡一絲活潑氣氛─父親總是有著自己一套獨特的美學。

《非常母親》如果妳是母親,會相信妳的兒子殺了人嗎?

在電影「非常母親」裡的母親表現出對兒子的百分之百信任。那信任是建立在「我兒子絕對不會做這種事」的執念上,說起來好像不理性,但由於主角的智能有障礙,因此我也會陷入「那是絕對不可能」的推論之中。

關於台南的兩三事

我喜歡台南,當然不止是因為她是我的故鄉,原因還有那種悠閒情調以及總是親切的人們。或許是故鄉迷思,我還沒辦法找到一個比台南更令我喜歡的地方。不過!雲林我也滿喜歡的,喜歡那份靜默和樸實。但我的故鄉還是勝出。 上來台北,忙著適應新環境、新生活,思鄉這件事倒還沒仔細想過,但今天和同事聊了一下,突然湧上了一股急切回憶故鄉與家人的心情,像是怕把她們的面貌遺忘般不斷回想。回憶拼拼湊湊,雖促著我快把它記下以防有天我真的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