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了紀錄片《壽司之神》的導演與 Netflix 合作的新紀錄片系列《大廚的餐桌》(Chef's Table ),其中第三集提到Francis Mallmann 這位名廚。 他被喻為是阿根廷的廚神,但我覺得他已經跳脫廚藝與美食,無論生活態度,或是對於食物、烹飪之間的關係,都是如此自然不造作。 嚮往完全的自由的他住在自然之中,感受風,感受著海水的波動,用原始的方式生活著。偶爾捕捕魚,在岸邊用泥巴和簡單的調味烹飪。他相信愛情是最複雜的東西,住在一起會毀掉激情,所以他與愛人居住在不同的房子裡。他不與討厭的人相處,不喜歡或不想要的事物就說不。喜歡改變與變化,無論是環境、語言或是人。 而另一點令人感到佩服的是,他在最有名氣的時候,曾經經營了一間餐廳,一個神秘,偏僻的“黑暗餐廳”(中譯)。一開始他只想安靜地提供自己的料理,但在名聲遠播的情況下,越來越多穿著光鮮亮麗的人們,來他的餐廳用餐。一天他突然發現至已經不是他想要的生活,就毅然決然的關閉餐廳,離開。 極大的自由,需要非常多的勇氣。或許對於某些人而言,這是一種狂妄,任性的享受只屬於自己的生活,不過撇開框架而言,我想許多人內心深處也和我一樣渴望這樣的生活吧?只是為了嚮往中的生活,想必需要犧牲許多的東西。Francis自己也在鏡頭前感觸良多地說著:是的,我很自私。 由於他的生活哲學,所創作出來的一道道料理都非常具有原始的風貌。運用阿根廷傳統的烹調方式,例如:鹽烤、柴燒、土窯燒...各種方式,融入多年培養的技術與敏銳度,呈現出食物原始的風味。 特別喜歡他對於煎牛排的陳述: 我喜歡把牛排一面先煎出壁,再將它翻面,不喜歡一直翻面。因為牛是土地上珍貴的贈與,我想要好好的善待它。 其實 Francis Mallmann 的這集,內容還提到了對於夢想的追求以及一些過往經驗,心境轉變等等,由於場境十分美麗,加上導演的功力,這集真的如詩如畫。如果有興趣,推薦大家可以找尋來瞧瞧。每個人對於其中的某些論述,應該可以引發自己的思考與共鳴。 其實最近發現自己,一件事做久了,有時候會有種見山不是山的感覺。偶爾讓自己放開,去看看其他事物,然後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,以及所做的事,還能有什麼樣的變化,就會更難回到原來的位置上。因為已經發現了更棒的方式,更有挑戰性...
已經忘了有多久沒有回家,直到今天,算一算不知道幾年。 在我未出世前,父親長期旅行於歐洲,因此對於歐洲建築十分感興趣,在我出生後便於山中建造了這幢如同歐式庭園風格的建築。直到我離開家之後,父親與僕人始終住在那看似氣派、卻帶有一絲陰鬱的建築中。 在這裏我度過了十分寂寞的童年。由於母親的早逝,從小我便與父親以及僕人住在這。父親不信任學校教育,因此我在家中自學,從父親找來的不同老師身上,學到各式各樣的知識與常識。由於家中沒有電視、阻隔了我與世界的通訊,因此我養成了閱讀的習慣,舉凡卡夫卡、費茲羅傑到海明威,各式各樣的作家都是我的老師。那些作品中所描繪的世界,是我理解中的現世,因為這樣理解上的偏差加深了往後我對現實世界的恐懼與疏離感。 由於家中特殊的規劃,從身後的大鐵門到家中的住宅必須通過一片巨大、宛如森林的庭院。小時候總是對這碩大的庭園感到害怕,那份恐懼直到昨天依舊困擾著我,直到如今後才發現,這充滿著林林總總樹木的院子,距離家門也才幾步之遙。 是我長高了,還是世界變小了? 我緩緩推開那住宅的大門,這對古典式的手把似乎換了,又或許只是生鏽,總之帶著不同色澤,形狀也因雨水長期的侵蝕而與印象中有些微的不同,感覺陌生。走進家中,一樓還是如此冷清─挑高的設計、充滿法國貴族風格的紅色躺椅居於客廳正中、旁邊兩片高大的玻璃窗以及飄逸的米色窗簾,宛如電影中古時代歐洲世界、卻隱身在我們所存在的現世之中,帶著飄渺又詭異的美感。 我坐在椅子上,享受著下午斜射入室的陽光,空氣中的塵埃清楚可見,肌膚被溫暖的溫度拂過,令人昏昏欲睡。 不曉得過了多久,正當我將入睡,不知從何而來的一群白鴿迎面飛來。一隻正對著我的白鴿身上羽毛雪白筆直的朝我面前直直飛來。仔細一看雪白的身軀上有著一片粉紅,再近一點才知道那是一道傷口所滲出的血液。 牠的迅速的飛來,迎著我的面撞上,雖然剛剛就有預感牠會與我的臉正面相向,但這還是發生的太突然。當下,鴿子失去了重力從我的臉上移落到我懷中,我將牠移開,擦了擦印在臉上的那片血。 醒來,一名僕人輕輕拍著我的背,輕聲提醒我可以上樓去看看我父親。 一上樓,刺鼻的藥水味衝入我的鼻腔,我並沒有用手摀住,因為這味道就跟我工作的環境氣味相似,甚至我每天所聞的味道比起這還要濃上許多,畢竟瀕死的味道還是比死亡的味道好聞的些。 走廊牆上依舊掛著我小時候所塗鴉的繪畫,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