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在看到這部電影的海報時,第一印象是「又是一部好好萊塢想走全面啟動路線的電影了」。當時我並沒有了解這部電影的任何資訊,只有看了電影海報的直覺。不過,在想看電影的前夕,查了最近想看的幾部電影評論,發現這部電影竟然是先前我很喜歡《the moon》這部電影的導演 Duncan Jones 的作品!
我們對 Duncan Jones 有多少的認識呢?首先,他是大衛鮑伊的兒子,其次,他拍出了《the moon》這部無論是劇情、攝影都令人驚嘆的現代經典!在新秀導演如 Michel Gondry 、Zack Snyder 近期新片失利的現在,Duncan Jones 還能依舊維持著好評,並不是沒有道理的!
故事開始於一位軍官,必須進入一位死去的乘客的腦海中,去了解導致該火車乘客遭遇的大爆炸,有哪些嫌疑犯,以找到兇手,阻止下一次的爆炸。
看這部片時,會覺得並不需要對科幻情節的邏輯做現實的解釋,因為那不是重點。對我而言,最主要去感受的是科技所帶給人的,並不只有方便。在這部電影裡,或許利用「腦波原始碼」技術可以阻止恐怖事件,甚至可能改變未來,可是對參加該計畫的人而言,卻可能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與犧牲。
美國電影很擅長把「科技」加在具有熱血、正義的人身上,並將之賦予「英雄」的稱號,但事實上,科技的冷酷面被掩蓋,我們看到的宛如一部部廣告,被那些科技所來的憧憬與幻想被深深植入腦中而不自知。
在這部電影裡,因為科技,便有機會塑造出英雄,但英雄所遭遇的對待,不見得是尊敬,而是一種強制、逼迫、利用,無論在心理或生理上自己都無法控制的悲哀。他們沒有時間問問題、沒有時間面對現實、沒有時間處裡悲傷,因為英雄,就是被製造出來拯救地球的。
「當生命只剩下一秒,你會想做些什麼?」無止盡的死亡與離別,讓延續的生命顯得如此哀傷。 英雄的生命必須拿來拯救美國、拯救世界、拯救地球,但其實,他也只是一個父親的兒子、一個終會渴望平凡的男人。於是當他解決了危機,他便為大家帶來了笑容,因為那才是他真正想獲得的─心靈的平靜。
最後一秒停留在笑聲之中,和諧與快樂不只是一種假象,那一秒的快樂將延續,王子與公主將重新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。
※google到兩款《Source Code》很不賴的海報,不過,在台灣這種海報是不太能賺錢的吧!
※google到兩款《Source Code》很不賴的海報,不過,在台灣這種海報是不太能賺錢的吧!
※另外跟大家分享 David Bowie 與 Nine Inch Nails 多年前的合作 I'm Afraid Of Americans 放在這篇心得之後好像有些諷刺,哈。
留言
張貼留言